勇 者 无 敌——记我校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谭国俊教授

发布者:王彭鹏发布时间:2014-04-03浏览次数:1215

谭国俊教授是贵州遵义人,现任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电力传动”首席带头人,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分会理事,中国矿业大学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他先后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煤炭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煤炭“653工程”电机控制方向首席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奖励8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EI检索45篇。 他以勇者无敌的气概,把产学研很好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成功大道。我们采访他,是想沿着他的成长轨迹,探寻其成功之路。

心怀梦想     孜孜以求

1962年,谭国俊出生于新疆米泉。米泉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连成一片。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胡地苜蓿美,轮台耕马肥”的诗句就是对此地的赞美。从境内发现的“唐朝路”等遗迹证实,这里曾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驿站。谭国俊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自由地成长,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正是这段成长经历在他的内心积淀下了拼搏和勇敢的力量。 1980年,谭国俊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考入中国矿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他在校园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期冀着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去建设祖国。1984年,谭国俊大学毕业分配到贵州一个偏远山区发电厂工作。这一干就是两年,在工作的这两年时间里,他每天利用工作的间隙到实验室看书学习,研究企业的技术问题。在发电厂,他不是最权威的技术人员,但他想的问题绝对权威。他经常想,一旦工厂发生雷击事故怎么办?那一天,考验真的来了。1985年3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谭国俊的神经突然紧张起来。虽说他不负责安全工作,但他知道,一旦有雷击导致断电,哪怕是几分钟,都会给供电的煤矿企业带来莫大的损失——煤矿要淹井、井下几百米深处要冒水…… 当他冒雨跑到配电室时,发现已经断电了。就在其他人为采取何种措施争论不下时,他拿起电话果断地向上级请命:把避雷器拉掉。他知道,他在用生命作赌注,一旦有电击,他就要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他通过科学计算把本来17分钟的事故缩短到10分钟。事后领导问他:“为什么你断定避雷器有问题?”他回答道:“在实验室工作时我就发现设备有潜在问题,也上报过情况。再说,我毕竟学过四年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我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以后又处理了几个类似事故后,谭国俊所表现出的良好专业素养和果断、勇敢的作风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上级决定破格提拔他为生产副厂长。 但“生产副厂长”的职位没有留住他,因为他早已定下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做一名新时代创新型的学者。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1986年谭国俊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矿业大学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电力传动专家谢桂林教授。硕士读完了又一口气读完了博士,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2002年被评为博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科研     润物无声

留校工作后,谭国俊在三尺讲台上,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相授爱生以德化人,了无白丁门下桃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认为首先要把学生教好。他指导着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学生身上。带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试验,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们都这样评价他:谭教授日常不擅言辞,但在课堂上却妙语连珠,引起掌声阵阵;同事们这样说,谭国俊在生活中略显木讷,但在实验室却常见他灵光频现,仿若身临奇境……学生们经过谭国俊教授的悉心指导,普遍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他们在毕业后的就业中也呈现出了非常强的竞争力。到目前他已经指导了15名博士生,硕士生近50人。也许,对于他来说,快乐就是学生的全面成长,幸福就是不断跨越新的科研障碍。 谭国俊也是一名拼搏奋进、战功显赫的科研开拓者。他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煤矿提升机电力传动系统全数字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大功率高性能中压变频传动装备开发及产业化”(资助金额900万元),煤炭行业标准制订项目“交流变频调速矿井提升机电控设备”,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大功率绕线电机双三电平双馈调速系统”,国家计划项目“ASCS系列大型设备全数字调速电控装置”,教育部科研计划项目“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直流提升机电控数字化改造”,江苏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大功率机电传动系统高压变频技术与装备”等。 谭国俊认为平台建设在教学科研中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平台可以支持技术研究,同时还可以培养大批人才。2005年,他获批建设“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江苏省在电力传动领域唯一的省级公共科研平台,以中矿传动公司为依托,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建设。2007年工程中心成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产学研示范基地”。2009年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建成了4000平米的研发场所,建成了四个专业实验室和大功率电力传动试验大厅,建成了4个500kVA的大功率交直流电力传动中试平台和2MW风力发电测试平台,资产总额超过2800万元。建立了良好的开放运行制度,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与国内外同行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建设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开发队伍,已经承担了多个省部级课题和重要横向课题,成果已经在全国上百个矿井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了国内先进的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和产品测试基地。在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果转化     铸就辉煌

1997年,以“科技为先、追求卓越”为理念的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成立,谭国俊出任董事长。他要求公司要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同时紧紧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科、人才、技术优势,不断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煤炭行业,一直有一个事实让谭国俊的心里极不舒服。那就是德国西门子和瑞士ABB的大型提升机占领着中国的广大市场。一台设备就是上千万元,而且售后服务根本无法满足我国企业的实际需求,往往设备的一个小问题就可以使企业生产瘫痪许多天。为了争一口气,谭国俊在一次次地技术攻关后,带着招标书出现在了一次大型招标会上。当招标企业——河南永城城郊煤矿的老板看到他拿来的招标书时,向他投来了钦佩的目光。谭国俊不仅带来了产品,同时把每台设备的价格从700多万元人民币降到了380万元。谭国俊宁可自己的企业少获利,也要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用在最需要的企业。但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他们的服务不能令中国企业满意。招标的结果是:中矿传动以260万元的价格中标,谭国俊再一次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日后的服务中,无论是节日还是假日,一个电话,中矿传动的人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因为十几年的专业和敬业精神,公司产品已经推广到13个省的116个矿井,在矿井提升机领域形成了和西门子、ABB三分天下的局面。如今,公司总资产已超过1亿元,现有员工120人,大专以上学历者占80%,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历者20余人,各类、各层次技术人员60余人。已经发展成致力于高压大功率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和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高素质研发队伍和一支已在全国形成高效营销网络的专业销售团队,还配备了一支训练有素、服务及时的市场技术支持队伍,随时响应并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矿山电力传动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谭国俊在企业网站的董事长致辞中写道:“期待我们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能给国家带来点什么?能给用户带来点什么呢?让大功率调速系统民族产业打破国外垄断,让我国广大用户花比国外少得多的钱来使用先进系统,这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冲动,一种荣誉,也是我们明确的目标。”公司产品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了西门子、ABB的同类装备水平,价格却只有外资企业的40-50%,极大地推动了新技术、新装备在国内矿山的推广和应用,为民族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谭国俊“科研服务社会”的积极实践,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江苏省青年创业典型人物”、国家人事部“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功臣”等荣誉称号。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到企业视察后,亲笔为公司题词:“走在科技创新创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