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矿大委员会举办第二十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

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16-11-21浏览次数:162

11月17日下午,由九三学社矿大委员会举办、校团委和大学生科协联合承办的第二十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在校团委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我校九三学社社员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魏贤勇教授作了题为“如何进行学术和科研创新”的学术讲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团队的近30名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九三学社矿大委员会副主委杨再明主持。

九三矿大委员会副主委杨再明向大家介绍了“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的由来、我国开展此项活动的历届情况、2016年该项活动举办的主题及要求,以及魏贤勇教授的个人简历及学术科研成绩。

魏贤勇教授从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生存状况开始讲座立足于煤化学工程专业,结合本人的创新性科学试验与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图文并茂的展示、典型的创新研究案例、完整的创新过程与环节,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煤转化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思维。最后魏贤勇教授指出,要实现创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到“温故知新、推陈出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同时勉励同学们既然认准目标,就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并持之以恒。


附:魏贤勇教授简历

    魏贤勇1958.4-),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199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化学能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长期从事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1项,作为课题组长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各1项及与企事业合作开发的项目3项。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SC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有关论著被他引2200余次,其中被SCI收录的文献他引700余次。指导本科生完成的两篇毕业论文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设计(论文)一等奖,1篇毕业论文获三等奖,所领导的团队20094月和20132月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已指导博士生47名(毕业29名),硕士生71名(已毕业58名),其中5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2009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先后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卢嘉锡优秀导师奖等荣誉称号及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入选煤炭系统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获批准为201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