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八大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27浏览次数:6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2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报告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情况。

  杨晶在报告中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总的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近5年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规划指导,不断强化资金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晶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9年,民族8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

  杨晶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5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到2009年调整为15∶46∶39。农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比重显著上升,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其中,新疆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蚕茧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0%,产蚕量占全国的30%,居全国之首;云南的花卉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广西、贵州、宁夏已成为我国铝产业的重要省份;旅游业已成为西藏、云南、新疆、广西等省区的支柱产业。

  在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杨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主要举措:一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二是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支持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优先解决特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五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六是进一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七是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八是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