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校长葛世荣接受中国江苏网采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2-22浏览次数:1779


   

江苏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和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已于2008124125开幕。27日晚1815分,省人大代表、我校校长葛世荣和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应邀接受了中国江苏网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江苏广电网、扬子晚报网、江苏播音网、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共同举行的现场采访。

  以下为采访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点击中国江苏网,继续关注新春旋律2008江苏省两会代表委员访谈的现场直播,我们这次访谈的主题是繁荣文化产业和事业,我们今天非常高兴的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省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和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  

  主持人:葛校长您给我们评价一下我们过去五年的文化的发展。您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

  葛世荣:作为一位生活在江苏的大学工作者来说,我深深感受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江苏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的五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现在已经是相当的繁荣。五年前我们还在讨论电视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电视的时代,也仅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大的跨越。以前我们媒体只是广播、电视,现在我们有了网络,并且网络已经成为第三大传播媒体了。我们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离南京有三百多公里的距离,但由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从空间和文化传播方面来说,已经没有什么距离感了,因为即使是在人民大会堂的节目,通过网络媒体的播放,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

  主持人:应该说我们江苏的文化发展是蒸蒸日上,那我们现在文化的发展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地方?

  葛世荣:在我看来,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挑战,第一是怎么能做大做强,有了大再求强;第二是如何创新。刚才高厅长说的文化软实力问题很重要,我理解,我们更多的是感到GDP这是一个实力,如果把经济方面的实力作为硬实力来看的话,那么文化方面的强和大就是一个软实力了。所以说,我们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为我们人服务的,要让我们享受这个服务,软实力的发展也是这样,要做大做强。我看到北京、上海在这一方面就是不断地发展,在新的基础上,赶紧做大,通过做大了,再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力做强,这个需要鼓励。同时我们要鼓励全省乃至全国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人都热爱并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这个良好的格局,我们文化的繁荣就有希望,如果仅仅依靠几个相关部门和从事文化专业的少数团体来做的话,我们可能还是在象牙塔里面做文章。所以我认为大学教育者和大学生一定要走出校门,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服务等活动,这很重要,让大家都来参与文化建设事业,这对于我们文化的发展会好一些。

   主持人:现在有人提出要大力发展孔子学院,您如何看待这个学院,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葛世荣:办孔子学院,我认为是文化的传播,不能说我们办了孔子学院就倒退到了两千多年前。为什么这么说?经济实力发展以后,就要发展文化实力,这是我们江苏省为什么要把文化大省打造为文化强省的目的。江苏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国外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这些年发展以后,确实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了,甚至国际上已经不希望中国再发展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要把我们的文化传播给其它的国家。我们国家提出在国外办一千所孔子学院,我认为是对的。经济发展以后,外国人要关注和了解中国,但是很多外国人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发展,是什么支撑了我们的发展。我们要讲我们古代的思想,现在的思想及汉字、书画的魅力和文化底蕴等,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思想支撑的,这很重要。不能说我们办一个孔子学院,以孔子命名就是倒退的,如果是中华学院呢?我们只是以一个文化圣人的名字命名而已。各国都很重视对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现在文化渗透现象是相当厉害的。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看的更多的是日本的动画。日本动画的精神境界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只喜欢看这些动画呢,因为孩子们觉得好看,而我们没有替代品,日本文化侵蚀了我们的下一代。这段时间,电影《集结号》非常受欢迎,《集结号》在打造我们中国的民族英雄主义的同时,也打造了朋友至上这种传统的道德,我不死,我的战友们都死了,我一定弄清楚他们的下落是怎么样的。我们市场经济发展以后,这些东西似乎缺失了,这也是我们需要发展文化的一个内因。

  主持人:我们看网友的提问,问两位嘉宾,如何看待通俗文化的文化力,比如说网络歌曲。两位评价一下。

  葛世荣:我觉得通俗就是影响力,通俗也说明这种文化或者艺术形式的喜闻乐见,有生存的基础,应该让它走出去、做大做强,这个是很重要的。我想,我们很多票房很高的电影是国产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电影。比如《手机》、《不见不散》这些俗吗,俗,但是它折射出来的一些内涵,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育。可能就文化艺术来讲,不能简单的分为,这只是一种文化形式,只是受众面多和少的问题。比如有一些演出需要一些高端的条件,而有些演唱会,或者是街舞就是一种在街区就可以表演的,这都是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

  主持人: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罗志军代省长也提出了加强文化发展,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高校应该在这个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葛校长您怎么看?

  葛世荣:我们这次提出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我们江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新的机遇,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发展机遇。大学不仅是一个技能传授的机构,也是文化传输的基地。大学生是文化的受众,也是传播者,所以大学、大学生应该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应该担负起他们应有的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刚才听到昆曲是我们的一个品牌,也是达到了一个高度,在广度上大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又如何理解呢?

  葛世荣: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我们这次谋划未来五年江苏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打造和构建一个大文化的形态。这个大文化,不仅包含了原来的文学艺术、文博等事业,还应该有企业文化、大学文化、创新文化、大众文化等等。同时文化一定要向高度发展,在文化高低上进行一个文化高峰的探索,另一方面在整个覆盖面上有一个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的沙堆型文化结构。

  主持人:在我们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您如何评价文化发展繁荣的作用?

  葛世荣: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树立一个理念,就是文化实力是一种经济潜力,我们不能把文化和经济分开,应该结合起来。在当今社会,我们依靠劳动创造和大规模生产,已经创造了很高的GDP,我们江苏也是这样。我觉得下一步我们江苏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但是也应该以文化大发展来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把文化的实力当做经济实力来看待和推动。

  主持人: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文化事业的发展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认识上。

葛世荣:我谈一点我的认识。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我认为现在创新比传承更重要,要有新意、有高度,要让大家喜欢,这个不仅是在文化内涵上有创新,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在形式上让大众更容易接受,所以我说的创新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

  主持人:文化是有地域特点的,我们江苏就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昆曲,如何注重特色文化的建设,葛校长您有何高见?

  葛世荣:特色就是影响力和魅力,很多外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四川的变脸,全世界都知道它很奇特、很吸引人,很难想象,都希望到现场去一睹为快,这就是一个魅力。还有北京的京剧、我们江苏的昆曲,我们江苏有13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底蕴,这次推动文化大省强省的建设中,我想更应该突出强调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徐州,应该突出绘画艺术、两汉文化以及军事文化,而不应该随波逐流做什么影视城这样的其它东西,应该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

  主持人:比如说李可染大师是我们的徐州人,可以利用他的名气和品牌,也可以做大做强我们徐州的文化。

  葛世荣:我们就在做这个事,大家说中国矿业大学是一个以采矿为主的大学,其实不是的,我们已经是一个综合型大学,我们现在已经和相关方面商讨,准备把我们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改为李可染艺术学院,这是我们利用当地的文化名人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发扬李可染国画技巧方面所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