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国矿业大学“红石榴”社会实践团化身“语言使者”,于7月20日至31日在新疆、江苏、山西多地开展“语通心通”推普活动。从乡村村委会到社区幼儿园,从孩童课堂到老人家中,他们以普通话为纽带,编织出一张跨越地域的民族团结网。

阿图什村:
红色故事学奉献,嘹亮歌声聚民心
在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多斯鲁克村,推普活动与红色文化撞出温暖火花。“红色故事学普通话”环节中,队员们讲述了民族团结模范王燕娜的事迹——这位新疆姑娘为救治维吾尔族同胞无偿捐献器官,用行动诠释“大爱无疆”。村民们跟着念“奉献”“团结”,在感动中把词汇记进心里。
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各民族群众手拉手合唱,歌声里藏着对祖国的热爱,也消弭了语言的隔阂。

团队成员在阿图什村活动合照

讲述民族团结模范王燕娜的事迹

村民们跟着逐字学习“奉献”“团结”等词汇
小朋友们这样说:
参加这次活动特别开心!和大家一起学说普通话,能听懂彼此的话,还能一起唱歌画画。现在看到“石榴籽”,就想起我们凑在一起笑的样子。
——阿萨娜提·卡米力
参加完普通话推广活动,心里挺不一样的。以前总觉得说话嘛,大家能听懂就行,老家的口音说着也顺口。可真学起来才发现,普通话确实不一样——咬字清楚了,别人听着省力,自己说起来也更利索。
——比拉力·赛迪拉
昌吉社区:
幼儿园里的“普通话启蒙课”
昌吉天方社区的活动,成了小朋友们的“快乐语言营”。两天时间里,舞蹈课上的欢声笑语、朗诵课上的稚嫩发音、爱国教育课上的专注眼神,构成了最生动的画面。
活动展示当天,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背诵儿歌、表演舞蹈,连幼儿园领导都为他们的进步鼓掌。队员们笑着说:“看着孩子们认真学说话的样子,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活动动员大会

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上美术课

活动展示
小朋友们这样说:
在小课堂画画超开心!志愿者哥哥教我用彩笔涂出漂亮太阳,大家一起画画、分享故事,像温暖大家庭,我知道了互帮互助能让画和生活都更美好
——叶琳
“石榴籽红领巾推普课堂” 让我爱上说普通话!跟着志愿者姐姐读《红领巾的誓言》,学会清晰、大声表达,还和小伙伴比赛朗读,我变得更勇敢啦,想把普通话讲给更多人听。
——叶凯
多地开花:
推普形式“接地气”,收获满满暖人心
江苏徐州的课堂上,队员用各种形式展示贵州喀斯特地貌,为即将研学的小朋友讲解当地苗族、布依族风俗,“吊脚楼”“银饰”等词汇搭配图片教学。

队员用各种形式展示贵州喀斯特地貌
在新疆轮台,队员们发挥自身优势,走进乡村为小朋友进行一对一的普通话教学。令人欣喜的是,小朋友们学习进度很快,普通话也说得相当标准。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新疆地区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许多小朋友已能流利地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队员们只需对一些音调进行纠正,并讲解部分重难点词句。

队员对小朋友进行一对一普通话教学
小朋友们这样说:
以前我说话,有的小朋友听不懂,我有点难过。自从学习了普通话,现在我说什么,大家都能笑着回应我了。原来会一样的语言,能拉近距离呢!我会一直好好学,也会像你们一样,帮助其他小朋友学习普通话。
——古丽孜热
以前我觉得普通话很难,总是说不标准,但自从跟着姐姐学习后,我发现其实很有趣!姐姐教我们读儿歌、讲故事,还玩词语接龙游戏,我慢慢敢大声说话了。 爸爸妈妈夸我进步很大,我特别开心!现在我知道,学好普通话不仅能交更多朋友,还能让我更自信。谢谢姐姐耐心教我们,以后我还要继续练习!
——阿布都赛米
在新疆库车,为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号召,团队成员与友谊社区合作,开展了 普通话进社区 系列教学活动,以儿童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模拟+游戏互动”模式,通过角色扮演、绘本共读融入日常场景。

队员和小朋友进行绘本共读
在新疆哈密、山西晋城的活动里,队员走进老人家中,借“秋分”节气图教词汇、共唱《东方红》、合作涂画石榴传递团结意,道别时与老人约定再见面,氛围温暖。

队员对小朋友进行读书指导
老人这样说:
说到这些娃娃真是贴心,上门来教我们说普通话,还陪着聊节气、唱红歌,心里头暖烘烘的。以前总觉得普通话难学,现在跟着他们慢慢学,才发现也没那么难,学会了跟年轻人说话都方便多了,真希望他们能常来。特别是一起涂石榴画的时候,看着那一颗颗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就觉得和这些孩子们的心贴得特别近,原来就算以前说话不那么相通,也能有这么多共鸣,这日子过得真舒坦。
——张桂晚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渐渐明白,推普从来不是“我教你学”的单向输出。在库车,孩子们教长辈说“谢谢”的瞬间,是温暖的代际接力;在晋城,老人带着乡音唱《东方红》时,红色记忆与语言学习撞出了火花······这些瞬间让队员们明白:语言的力量不仅在于沟通,更在于唤醒共同的情感记忆,让各民族在“听得懂、聊得来”中越走越近。
对于未来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团队成员满怀热忱。他们期待,普通话这条“纽带”,在各民族心中生根发芽,结出更丰硕的团结之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语言力量。


实践感悟

作为志愿者,我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耐心。每个孩子都是语言的传播者,当他们用稚嫩的声音纠正长辈的发音时,展现的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此次活动让我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要注重规范性,更要讲究方法的人性化和传播的可持续性。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让普通话推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细处,为构建和谐语言环境贡献力量。
——古丽则巴·阿力木江
在与小朋友们相处过程中理解了老师们的不容易,也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队员们感叹时间的飞逝
-—帕尔沙提·金斯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普通话是连接心灵的桥梁。无论是节气里的文化、红歌中的情感,还是绘画时的互动,都让我们感受到,即便语言形式不同,那份温暖与热爱是相通的。和老人的相处也让我明白,用心交流能打破隔阅,大家本就是紧密相连的一家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推广了普通话也增进了情感的交融。
——李怡然
普通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联结各民族的“心桥”,唯有让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语润同心,情暖石榴籽”。
——赛拉娜·吐尔洪